我们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。良好的睡眠远不止是身体的休息,它更是大脑进行关键修复、整合记忆的重要过程,并与我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。
然而,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无形压力,让许多人的睡眠时长被压缩、质量在下降。《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》揭示了不容乐观的现状:近六成国人受失眠困扰;多数人在午夜之后才入睡,平均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;尤其年轻人,作为熬夜“主力军”,普遍反映入睡困难。
今天,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睡眠相关知识,提升睡眠认知,守护身心健康。
01认识睡眠障碍
睡眠障碍,简而言之,是指睡眠的时间异常或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。
常见的表现包括:
入睡困难(失眠)
睡眠浅、易醒
醒后难以再次入睡
多梦
嗜睡(贪睡)
梦游等
其成因大致分为两类:
1. 生理心理因素: 情绪波动、精神压力、环境干扰、饮食不节、作息紊乱等。
2. 病理性因素: 由身体疾病(如哮喘、心脏病等)引发的睡眠问题。
02走出睡眠的常见误区
睡眠障碍的危害不容小觑,它会损害认知功能、扰乱情绪、削弱免疫系统,甚至增加肥胖、偏头痛等健康风险。优质的睡眠有助于平衡体内激素水平(尤其是调节压力激素皮质醇),维持情绪稳定。相反,长期睡眠不足易诱发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并降低我们应对日常压力的能力。
关于睡眠,存在不少误解,澄清这些误区对改善睡眠至关重要:
误区1:偶尔失眠=睡眠障碍
正解: 几乎人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,这不等同于患上了睡眠障碍。只有当失眠症状持续两周以上,并显著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和社交功能时,才建议寻求专业帮助。不必因一两次没睡好就过度担忧,过分关注失眠本身反而容易引发焦虑,形成恶性循环。
误区2:睡得越久越好
正解: 睡眠时长因人而异,没有绝对“标准”。研究表明,睡8小时以上的人并不比睡6-7小时的人更长寿。过长的睡眠反而可能让人醒来后感到昏沉、乏力。衡量睡眠质量的关键,在于次日是否感到精力充沛、头脑清醒,而非单纯追求时长。
误区3:做梦多=没睡好
正解: 做梦是睡眠中正常且普遍的现象,人人都会做梦(区别在于能否记住)。认为“多梦=没睡好”的人,往往会在做梦后产生主观疲劳感。只要第二天精神饱满,就不能归咎于做梦。梦本身并非睡眠质量差的标志。
误区4:睡眠可以补回来
正解: “缺觉后多睡就能补回来”的想法并不科学。睡眠不足对身体机能造成的损害(如修复受阻)很难完全逆转,可能累积成健康隐患。另外,试图用长时间午睡弥补夜间缺失也不可取,过长的午休反而会干扰夜间睡眠节律,导致入睡困难或深睡不足。建议午睡控制在30分钟以内,以不影响晚间睡眠为度。
误区5:打呼噜=睡正香
正解: 打鼾(尤其是伴随呼吸暂停)绝非睡得沉的标志。它往往意味着上呼吸道受阻,反复的呼吸暂停会导致身体各器官缺氧,对健康危害极大,需引起重视。
了解是改善的第一步。下期,我们将一起探讨影响睡眠的具体因素,并分享科学实用的改善睡眠质量方法。
合肥康华康复医院睡眠门诊聚焦各类睡眠健康问题,整合中医科、心理咨询室(精神科)等多学科资源,由资深专家团队坐诊,为患者量身定制「一站式睡眠健康解决方案」。
门诊诊疗范围广泛,涵盖失眠症、发作性睡病、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等常见睡眠障碍,同时针对焦虑症、抑郁症、强迫症、双向情感障碍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伴发的睡眠问题,提供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方案。从中医调理、心理疏导到药物干预,多维度协同治疗,帮助患者摆脱睡眠困扰,重获优质睡眠。
睡眠门诊就诊信息
地址:合肥康华康复医院一楼睡眠门诊(导诊台可咨询)
时间:每周一至周日8:00-12:00,14:00-17:30
预约:点击热线电话咨询预约
微信公众号:hfkhkfyy
版权所有:合肥康华康复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