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,从2008年起,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“世界自闭症关注日”。今年是第十二个“世界自闭症关注日”。中国精协日前发布了2019世界孤独症日宣传主题与口号:“消除误区,倡导全纳”。
自闭症的发现和提出,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。然而自闭症的特征和严重程度各异,在各种族和各经济阶层中也都会出现,并对任何年龄段人群都会造成影响。不容乐观的是,自闭症的患病人数在逐年增加。近几年来,媒体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,但却不能从总体去认识孤独症群体的现状。
在我国,调查数据显示,每100人中就有一个孤独症患者,目前至少有1300万孤独症患者,其中0~14岁孤独症儿童超过200万,且男性高于女性。据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统计,儿童孤独症已占我国精神残疾首位,且患病率正逐年上升,而未被诊断发现和有孤独症倾向的则可能更多。
每个孤独症儿童,他们直接牵涉到直系亲属有六个人,那么涉及相关人口一千万以上,所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民生问题,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孤独症群体的首要现象。有人说,自闭症儿童是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,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,一人一世界,独自闪烁。然而,他们依然渴望得到我们的了解、关注、尊重和接纳。他们应该跟正常的孩子一样,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柔相待。
自闭症都是先天的?
自闭症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,而是通过环境因素、生物和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引起。
1、遗传因素。对自闭症患者的双生子和家庭成员的研究表明,一些患者存在明显的遗传易感性。同卵双生子之一患有自闭症,另一个的患病几率可达60%,甚至90%。而异卵双生子若一方患有自闭症,另一个只有5%的患病几率。有研究报道,父母生育孩子时的年龄越大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越高,并且祖父母晚育也会增加第三代患自闭症的风险。现代的遗传模型认为自闭症的引发因素是多因子的,至少有两个基因,最多可能有十个基因与此有关。
2、环境因素。重金属、杀虫剂、农药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正常人体不存在的生物异源物质进入体内,会对人体产生伤害。某些重金属,如砷、铅、汞、镉、锑和锰等会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毒害。
3、心理因素。自闭症的早期研究者发现,父母是“冰箱型”的儿童,容易患自闭症。这类儿童会在情感上远离父母,不敢与父母亲近。
孤独症需要早期发现和干预
孤独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,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,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。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,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。
普及对自闭症的认识任重道远,确保自闭症儿童或是怀疑自闭症的儿童获得早期的诊断,并开始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和训练是挽救这些“孤独”的宝贝们唯一有效的方法,这不仅是医教工作者的职责,更多还有赖于大众这一疾病认识的觉醒和深入!
美国儿科学会建议,在18个月和24个月时对幼儿进行筛查。早期发现和干预,能较好的降低致残率,提高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的可能。
2017年,在国务院批准了《残疾人教育条例》中,修改后的条例提出“积极推进融合教育”“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”——这就意味着,适龄的孤独症儿童、少年将可以转入或者升入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。对此,专家呼吁,在消除认识误区的同时,提高普幼教师残健儿童融合教育能力,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。
自闭症儿童正在接受认知训练
安徽合肥相关政策
根据今年实施的《合肥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》,符合条件的自闭症儿童可以享受1.8万元的康复补助,其中0.5万元生活费,1.3万元康复费用,大大降低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生活压力。此外,救助年龄范围也从之前的0-10岁,扩大到了0-14岁。
自闭症儿童只要有明确的诊断书,就可以到户口所在地的残联部门进行申请。据了解,去年合肥市共有927名自闭症儿童获得救助。